简单来说呢?高速铜缆的行情起源于AI巨头英伟达的连接方案,出现了变更,从光模块变成了高速铜缆,不管是光模块还是高速铜缆;都是有人欢喜有人忧,今天我们就聊下,从头部LTK的表现来分析这一个市场,纠结是陷阱还是机会,当然,所有的观点仅供参考交流,具体3-21日线缆朋友圈在苏州无锡的高速互联供应链大会发布的高速铜缆白皮书会有更多细节展示!欢迎各位届时到现场交流!
优势:高传输速率、远距离功能、低功耗、重量轻且易于使用,克服了无源光纤电缆或其他电缆类型的局限性。
劣势:发生故障,要换掉整个模块;在发货前确认传输距离(通常100米左右),产品一旦出厂就很难调整。
劣势:不适合长距离传输(通常≤10米)、不适合于涉及频繁弯曲或弯曲的应用、易受电磁干扰。
综合来看,DAC短距离传输具有性价比,AOC在长距离、高能耗场景中性能优良。特别是传输距离在8米内,功耗受限,成本要求高时,高速铜缆DAC功耗更低,成本更低,综合性价比更高。
英伟达在2024年GTC发布会上首次展示了其采用铜缆方案的GB200服务器,采用了铜缆 背板的连接方式,使用了近5000根NVLink铜缆,合计长度超过2英里。
预测,从2023年至2027年这五年间,高速铜缆市场将以每年 25% 的增长率迅猛扩张。
高速铜连接由铜缆和两端连接器构成,铜缆由镀银铜导线和泡沫绝缘芯线组成,聚焦短距传输场景,高速铜缆主要有 DAC、ACC 和 AEC 三种形式,DAC 是最为通用的方案。
但是,后来人们发现,随着所需支持的传输速率提升,铜缆的损耗过大,所以,人们决定在铜缆内部增加有源信号驱动器芯片,按有源芯片的不同可大致分为 ACC和 AEC。
其中,ACC是在线缆 Rx 端加入一定能力的线性Redriver 来提供信号的均衡和整形中继,一般能够延长2-3米。
AEC呢?是在线缆两端加入 CDR(时钟数据恢复)对电信号进行重新定时(Retimer)和重新驱动,体积比DAC更小,相比DAC可节省多达70%的空间,且比光学更可靠。从成本角度来看,AOCAECACCDAC
看到这里,大多数人应该比较明确的是,AEC将会在未来一段时间因人工智能而大放异彩。
那么,铜缆的前途就和AI的前途高度绑定在一起了。但是,还得考虑竞争的问题,蛋糕大了,会有人抢的。
从工艺流程看,铜缆制备环节包括实心押出、物理发泡押出、包带喷码、绞线成缆、屏蔽层编织、外护套、检验等工序。
其中,罗森泰发泡机是高速铜缆生产的核心设备,用于物理发泡押出工序。其由奥地利罗森泰公司制造,年产量仅十几台,设备供应有限。当前仅有罗森道设备可制备224G方案,国内创展、庆丰,钲威,新杰等厂家设备性能仍有明显差距。
目前成规模的裸线家.(高速铜缆供应链白皮书即将与2025-3-21日整理发布)。
据中国国际工程咨询有限公司的《重点电子元器件研究报告(缩写版)》,在25Gbps及以上高速专利领域,泰科、安费诺、莫仕三大美国巨头通过收购、相互授权专利一直处在垄断地位,形成“一家独大两强相随”局面。而国内的一些厂商, 比如LTK,拓邦,一普,蓝原;安澜等头部企业都仅是享有外包的价值,真正的利润是被安费诺这样的厂商吃掉了,哪怕真的大爆发,这些头部企业能分多少钱呢?根据2024年中报,沃尔核材电线%),好的年份毛利率也只有20%左右。就算按照市场的乐观预期,未来112G/224G电线%,一旦需求没有到达预期,扩充的产能就会转变为过剩,到时候,又是另外一回事儿了。而且,铜缆业务,并非完全垄断的业务,有着非常强的竞争性;目前按照线缆缆朋友圈发布的白皮书,预计有20家以上的新电线工厂等着入局,高额的设备投入最终换来的只是短暂的欢愉,2024年沃尔(LTK)董事长周文河携其兄弟周红旗、周合理以及两位高管计划在未来合计减持不超过589.55万股。我从来不反对大股东减持,但是对于清仓式减持的公司,如果未来持续爆火的行情,这波减持就非常诡异了,在2024年,铜缆概念股票已超越各上市公司本身产品所产生的价值N倍,各种关联股票已经炒作好几次,实际的需求在机构的带动下,被严重虚夸,资本已经加速入局各供应链厂商;很像上市公司用股票市场融资的股民的钱投入设备的扩张。陷阱还是机会,各位自行把握,我仅是代表我在头部公司的看法和看到的一些数据交流,如有不妥,欢迎指正!